报告界的年度巨制:你知道浙江有多数字化了吗?

时间: 2020-01-03
来源 浙江经信

浙江省经信厅和省统计局联合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工作,对全省、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2018年度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从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和政府与社会数字化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注:龙港市于2019年8月30日撤镇设市。此次2018年度各县(市、区)评估考虑到基础数据采集等问题,暂未将其单独纳入,其辖内相关情况仍归在苍南县进行计算和评估。


微信图片_20200103112210.jpg


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我省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网络覆盖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已形成高速畅通、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从网络基础设施来看:截至2018年底,浙江城域网出口带宽达52.9Tbps,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达88.1Mbps,提高24.9 Mbps。每平方公里拥有移动电话基站数量达3.7个。


全省数字网络普及程度快速提升。固定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45.2和141.8户/百人,比上年分别增加3.9和10.0户/百人。付费数字电视普及率(含IPTV)达118.2户/百户,比上年增加25.0户/百户。截至2018年底,3家电信运营商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648.4万户,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达2349.0万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88.7%,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纵深推进,目前全省信息进村入户覆盖率达89.8%,提高33.0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

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数字经济规模能级日益增强


随着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浙江全力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形成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支撑全省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


2018年:全省每万人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7.6件,比上年增长21.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2%,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58.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4.2个百分点。


全省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及未来前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和能级,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


2018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548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9.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7.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亩均税收25.5万元/亩,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8万元/亩;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劳动生产率37.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8%,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2.6倍。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提升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省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联动推进“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推动各行各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率先在全国推进“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提升“supET”基础性平台服务能力,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


从全省8.8万家“四上”企业信息化调查情况来看:2018年企业信息化投入609.2亿元,同比增长22.4%,相当于企业营业收入的0.3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企业从事信息技术人员27.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6%;每百名员工拥有计算机23.9台,比上年增长8.8%。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使用信息化进行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的普及率分别为59.9%、41.9 %和12.7%。


制造业提质增效明显。十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逐年提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18年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1.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1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从2017年的21.6万元/人提高至2018年的22.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0%。


注: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创新引领新经济发展


浙江充分发挥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比较优势,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贸易、金融的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我省电子商务规模效益、模式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18年末:全省拥有1172个“淘宝村”和128个“淘宝镇”,分别占全国的36.6%和35.3%。2018年电子商务销售额8846.5亿元,同比增长29.5%,人均电子商务销售额15420.1元, 增长27.7%。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为16718.8亿元,同比增长25.4%,全省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3.3个百分点。


大力推动移动支付创新应用,加快实现移动支付在商贸旅游、交通医疗、市政公用、政务服务、校企园区等社会服务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应用覆盖,努力打造“移动支付之省”,初步实现“一机在手,诸事可办”。


2018年:人均银行机构网上支付业务量和人均移动支付业务量分别为267.9和549.5笔/人,同比分别增长27.4%和53.8%。

智慧应用日益深入
社会和政府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我省坚持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持续推进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助力智慧应用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社会保障、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2018年人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75.0GB,比上年增长181.2% 。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广智慧医疗结算,让“智慧”服务覆盖全流程。


2018年:全省区域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70.3%,大大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不断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借助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完善智能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减轻了路桥收费站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行车效率。


2018年:全省客车ETC使用率为46.1%,比上年提升8.5个百分点。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打造政务服务2.0平台,加快建设“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之省,让“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浙江政府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在线办理成熟度和在线服务成效度分别为95.9%、91.7%、98.9%、92.0%和89.2%。



声明:本文来源于浙江经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