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时间: 2019-11-01
来源 浙江经信

近日,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浙江省、河北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地开展先行先试,重点探索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产业生态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其中,浙江省重点探索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浙江2.jpg

浙江省是习近平总书记数字中国战略思想的重要实践地,也是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份。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将其作为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17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着力在推进数字技术新突破、壮大数字产业新能级、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释放数字赋能新价值、提升数字设施新智能、构筑协同发展新局面、完善体制机制新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注入新动力,为全国创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浙江力量、提供浙江样本。

浙江省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意义

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浙江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主攻方向

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浙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新经济主战场的重要载体

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浙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浙江自觉推进各领域智慧应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支撑
浙江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初步成效与特色亮点
 

近年来,浙江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的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日益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主引擎。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从2014年的1094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3346亿元,增长2.13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27.25%上升至41.54%,年均提高3.57个百分点,总量和占比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5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势持续加快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2852亿元增长到2018年5548亿元,年均增长18.1%,占GDP的比重从7.1%提高到9.9%,2018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7.5%。


2019年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继续领跑全省。培育了通信网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型元器材及材料、信息机电、光纤光缆等5个超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安防等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达73.34,在全国各省市位次从第5位上升到第3位;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达74.47,继续保持全国第3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浙江动力转换、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


数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浙江省在数字长三角、数字大湾区、移动支付之省、“城市大脑”和“5G+”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设中纷纷取得突破。


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获选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奖;之江实验室的类脑计算芯片、阿里飞天2.0操作系统、阿里平头哥玄铁910智能芯片、杭州“城市大脑”等一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96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098家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60家,拥有5582项标准和7.5万件专利,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数字经济科研实力和发展水平。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


近年来,浙江扎实推进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和“十万企业上云”行动,大力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联动推进“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浙江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率先推进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入supET平台有效提高了工艺效率和经济效益。数字化转型不断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3年的16.78万元/人提高到2018年的22.5万元/人。


据《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浙江省“产业数字化”指数达18.66,位列全国。


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活跃


浙江充分发挥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比较优势,大力建设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


电子商务规模效益、模式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拥有1172个“淘宝村”和128个“淘宝镇”,分别占全国的36.6%和35.3%。2018年全省网络零售额相当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7.6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跨境网络零售出口分别增长19.6%和35.8%,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2位。“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加速推进,浙江移动支付总额及人均支付金额均居全国第二。2019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移动支付202.5亿笔、金额6.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30%。


新理念新应用新模式不断输出


浙江是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淘宝网和支付宝分别成为全球更大的网络零售和网上支付平台。杭州、宁波、义乌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设经验在全国广泛复制推广,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分别成为全国更大进口第三方平台和更大进口自营平台,占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份额一半以上。


全国1/6的小微企业在浙江网商银行贷过款,数字普惠金融使全国小微企业广泛受益。已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控制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如阿里云的“城市大脑”、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数字安防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以新华三为代表的云计算、大数据、大互联、大安全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中控为代表的石化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解决提供商,不仅为全国数字化转型赋能,而且把中国数字技术与模式推向了世界。


阿里巴巴推进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全球布局,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新规则,已与马来西亚、卢旺达和比利时等“一带一路”沿线签署协议或备忘录共建eWTP。


创业创新活力日益迸发


数字经济发展氛围浓厚、创新活力有效激发已经成为浙江特色亮点。以环杭州湾“三廊四区”为依托的数字大湾区正在打造成浙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平台,全省建有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22个、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27个,创新要素加速汇聚,着力孕育数字安防等数字产业集群。形成了阿里系、高校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四军”,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积极开展创业创新。


杭州连续7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更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杭州市连续3年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成为“北上广”等地互联网工程师创业创新流出目的地。


下一步工作重点
1
推进新治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


聚焦数字政府,浙江不断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建成“掌上办事之省”和“掌上办公之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出台《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建立专项激励措施,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示范试点的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共治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创新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产业政策与引导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更优环境。


2
培育新动能,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


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云计算产业进入全球方阵,大数据、数字安防、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打造若干个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世界企业,引领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到2022年,着力培育5-8家世界企业和3-5个产业集群,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前列,形成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3
构筑新优势,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浙江省重点产业、规上企业、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等实现数字化改造和提升全覆盖,培育一批融合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数据驱动实体经济转型的浙江模式,成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到2022年,建成100个“智能工厂”,在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领域各培育200家示范企业,加快推行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50万家企业上云,培育400家上云标杆企业,打造“1+N”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3000家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示范企业,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7%左右。


4
优化新环境,打造全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样板区


全省共建共享、集约利用的公共支撑平台基本建成,公共数据依法依规实现按需共享、有序开放,“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全面推行、深度应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政府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22年,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掌上办事”和“掌上办公”实现政府核心业务全覆盖,大数据成为政府成立复杂治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数字政府有力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输出浙江方案、浙江经验。



声明:本文来源于浙江经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本平台会及时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