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浙江经验”

时间: 2019-10-14
来源 北科智库

导读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习借鉴浙江科技创新红船精神,对于科技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课题组赴浙江调研科技创新相关情况,进一步梳理总结了浙江在规划编制、科技投入、区域创新、成果转化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典型经验,以飨读者。


经验一:以产业地图支撑科技规划编制,提高决策咨询的科学性。浙江省科技厅两年先后投入750万元专项资金,以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为依托,计划完成21个重点领域产业地图绘制,形成对整个浙江优势产业的全覆盖,目前已经绘制完成了15个领域。其核心招法:一是参与项目,打造人才队伍。通过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创新地图绘制工作,培养自己的研究团队和队伍。二是复制经验,推广领域应用。在地图编制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下半年,浙江省率先启动海工装备领域的地图绘制工作,并快速覆盖浙江省21个重点领域,目前15个领域研究已经完成,剩余6个领域将于2019年下半年完成。三是独特创新,编制数据图谱。浙江省产业地图的绘制创新大数据挖掘方法,与同花顺等券商公司合作,构建更为广泛的产业信息的知识图谱。四是整合专家资源,支撑编制指南。浙江省产业创新地图编制包括线上系统和线下报告,线上系统累计收录专家、企业、项目、专利等信息几十万条,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创新地图为全省科技创新规划及项目指南编制提供了坚实的产业信息支撑。



经验二:建立R&D信息化的联办机制,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嘉兴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省推广,截至20181231日,全市已经有2483家企业在系统中注册,加计扣除金额较上一年度增长55%,切实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核心举措:一是加大数据信息共享,嘉兴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网络化管理方面,该系统实现了税务部门、科技部门和企业的数据共享。二是实现审批管理联动,该系统覆盖了“企业研发核算、税务部门后续管理、科技部门鉴定、数据联合统计分析”四个过程,实现了对企业研发项目的全程管理,确保实体企业及时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三是降低企业申报负担,科技部门能够通过项目鉴定模块,实现对企业提请的研发项目网上鉴定,减轻企业多头报送资料的负担,实现研发项目鉴定“一键传递”。税务部门在后续管理中对系统内企业研发项目有异议的,可通过系统直接传递至科技部门进行项目鉴定,实现争议解决网络化。


经验三:加大区域协同协作,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一方面,加强发展落后地区和发展优质区之间的跨区域合作,典型经验为衢州市在杭州建立“创新飞地”——衢州海创园,入驻衢州海创园的企业可享受杭州市余杭区人才、项目、金融等政策,形成“海外—杭州—衢州”的直通型“引才链”,最终实现人才“工作生活在杭州 、服务贡献为衢州”,企业“研发在杭州、创业为衢州”。另一方面,在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打造大平台、大载体。具体举措:一是浙江积极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五年建设期中政府支持2亿元,企业主体,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机构积极参与,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二是加快建设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的创新密集区,浙江省政府斥资100亿元大力支持“之江实验室”启动城市大脑等5个重大科研项目和1个重大科学装置建设。


经验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能级。致力于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浙江全省大力推行新昌县“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并探索建立“筑巢引凤”、“项目牵引”、“成果转化”、“长期合作”等模式,通过推行这种模式,近两年新昌县与浙江大学的产学研合作金额超过1亿元。同时,浙江省积极打造浙江技术大市场成果拍卖品牌,加速推进全省范围内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一项技术成果通过作价入股方式以1750万元的价格进行转让。此外为了进一步活跃成果转化主体,提升转化能力显著科研院所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浙江省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对科技工作成绩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显著的科研院所,可适当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经验五:强化对企业创新的考核评价,打造特色化创新指标,亩产论英雄。2018年初,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企业优质发展。20192月,公开公示“亩产效益”(即企业自己的税收除以企业占地面积,每个区都按这个指标进行全市大比拼)综合评价档企业共7354。意见的核心:一是通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区域“亩产效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劳动生产率增速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年均分别提高4%以上。二是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各县(市、区)政府可依据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加大首档企业激励力度,倒逼末档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北科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本平台会及时作出处理